行业丨回归“一个吉利”, 剑指“自主一哥”?
- 2025-07-20 22:24:57
- 607
近期资本圈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就是极氪将于纽交所退市,回归“一个吉利”。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吉利的内部结构大调整,也是行业重新思考“多面开花”战略正确性的关键时刻。
当汽车行业处在改革深水区,吉利重新调整战略布局,意味着什么?其它车企,又是如何应对新一轮挑战?
1
极氪的成与败,盖棺定论尚早
作为吉利旗下的新能源高端汽车品牌,极氪很年轻。2021年诞生,2024年赴美上市,2025年极氪科技集团成立。回顾过去,极氪的每一步发展都出乎意料,既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姗姗来迟,又背靠吉利体系迅速赴美IPO。2025年,领克与极氪合并成立极氪科技集团,则是进一步透露出吉利进行战略调整的信号。
从好的方面来看,极氪将成为吉利全资子公司,意味着基于《台州宣言》,“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顺利推进,可以有效解决集团内部资源内耗和产品冲突问题,吉利旗下各品牌布局更加清晰,令吉利在新一轮竞争中更具优势。同时,正值中概股回归热潮,此时极氪从纽交所退市,也是顺势而为。
至于极氪为何退市,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出于地缘政治敏感因素考虑,或是消费降级的大环境影响,估值不如预期等,都是极氪选择退市的原因之一。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一时的成败不是最终结局,要看谁能笑到最后。
2
吉利的野心,剑指“自主一哥”?
吉利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后,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即逆势上调销量目标。从271万辆调整到300万辆,涨幅超过11%,可见吉利对下半年市场走势的看好和对自身产品实力的信心。
目前来看,“一个吉利”战略的实施效果显著。尤其是在销量层面,吉利控股集团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193万辆,同比增长30%。过去被视为薄弱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实现了销量同比大幅增长73%,半年卖出100.1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走高,是吉利近几年扎根技术领域的有力体现。
11合一电驱、神盾短刀电池、千里浩瀚高阶智驾系统等,吉利的技术优势在各品牌被发挥出来,销量走高几乎是必然的结果。不过,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需要各车企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过去,领克和极氪为了避免内部竞争,动力形式上被约束手脚,不做纯电、不做混动的逆潮流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领克、极氪的品牌发展。以及各品牌研发多种智能座舱、电驱平台,技术不共享,存在着资源重复、效率低下的弊端。
也就是说,押宝“一个吉利”战略,可以提升协同效应,在研发、采购、管理、销售等各层面实现降本增效,最终推动业绩增长。如今横亘在吉利面前的最强对手是比亚迪,“自主一哥”之争尚未尘埃落地。随着吉利与比亚迪的销量差距进一步缩小,这场争夺战愈发精彩了。
3
集合,提升战斗力
事实上,“一个吉利”并不是孤例,而是行业的共同选择。在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阶段,各车企纷纷推出多品牌应对挑战。
吉利旗下极氪、几何、翼真、雷达、睿蓝,比亚迪旗下方程豹、仰望、腾势,长城旗下欧拉、沙龙,奇瑞旗下iCAR、捷途、星途等等,都在执行“多生孩子好打架”策略。尽管很多新品牌冒出让消费者感到迷惘,但各车企仍在加推新品牌。就连造车新势力也是如此,蔚来旗下坐拥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大品牌,面向不同消费人群。
但品牌越多真的越好吗?正如前面所说,集团产品内斗、资源内耗的问题日益突出,容易削弱了主品牌的战斗力,拖累整体的向上发展。因此,各车企都有意重新整合力量。
比如长城选择整合欧拉、沙龙,奇瑞则设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并做出相应的人事调整。大幅调整品牌和组织架构后,各车企的发展重心一目了然,发展前景也更清晰。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一个吉利”具有方向标意义。早期的粗放式管理到今天已不适用,无论是吉利,还是比亚迪、长城、奇瑞,一众自主车企都在进行资源整合,增强体系力。换而言之,当下车企需要更快的决策速度、更强的资源调度力、更猛的进攻性,就看谁在新一轮改革中跑得更快、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