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菲克破产, 国产Jeep梦碎

  • 2025-07-16 19:07:45
  • 815

不是所有SUV都叫Jeep,但属于国产Jeep的时代,最终还是在资不抵债的清算中彻底落幕。

7月8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纸裁定书,宣告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正式破产。

曾经年销22万辆的国产Jeep巨头,在经历五次工厂流拍、40亿债务压顶后,最终以19亿元资产清算价黯然退场。

1. 昔日荣光

2010年3月,广汽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后合并为Stellantis集团)以50:50的股比成立广汽菲克(初名广汽菲亚特),总投资170亿元。

彼时,中国SUV市场方兴未艾,带着美式越野基因的Jeep国产化堪称黄金选择。

2015年首款国产Jeep自由光上市,到了2017年成为广汽菲克其难以复刻的巅峰。自由光、指南者、自由侠三箭齐发,年销量一举突破22万辆。

“不是所有SUV都叫Jeep”的广告语深入人心,成为一代越野车迷的共同记忆。

狂欢之外,没人注意到危机却在悄然滋生。

早在2015年,自由光车型就因发动机“烧机油”问题引发车主投诉。2018年央视“315晚会”的曝光,彻底将Jeep的质量缺陷推向舆论风暴中心,这一年也成为广汽菲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自2018年起,广汽菲克的销量断崖式下滑:2018年12.52万辆,2019年7.39万辆,2020年4.05万辆,2021年仅剩2.01万辆。

至2022年上半年,销量已不足2000辆,同比暴跌85%。生产线彻底熄火,合资大厦轰然崩塌。

2. 多重病灶

广汽菲克的衰亡并非偶然,而是产品、战略、治理三重顽疾下的必然结局。

首先,产品质量的崩坏敲响了第一声丧钟。

国产Jeep深陷“烧机油门”,自由光发动机故障、双离合变速箱顿挫等缺陷集中爆发。2018年央视“3·15晚会”的点名批评,彻底击穿消费者信任。

口碑坍塌后,十年未推出有竞争力的换代车型,更无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产品,彻底错过中国电动化转型黄金期。

其次,战略定位的迷失注定了死亡终局。

Jeep早期以专业越野立命,国产后却试图转向家用SUV市场,这一转型遭遇到了国内外对手的双重夹击。

定价高于长城、吉利等自主品牌,性价比劣势明显;产品性能又难敌丰田、本田等日系对手。燃油车市场的红海尚未突围,新能源蓝海却已彻底失守。

外患不止,内忧又起,股东内耗加速了死亡进程。

2022年1月,Stellantis集团单方面宣布拟将股比从50%提升至75%,广汽集团随即发表声明驳斥“未经认可”。

双方矛盾公开化之后,合作基础已荡然无存。据内部人士透露,外方产品规划委员会每年仅开两次会,自由光改款竟拖延三年,完全跟不上中国市场迭代速度。

最后,产能的严重闲置成为压垮财务的最后一根稻草。

广汽菲克拥有长沙和广州两座整车工厂,总体设计产能达到32.8万辆。可2022年的实际产量不足1000辆,产能利用率不足1%。庞大固定资产的折旧与维护成本,持续放血直至枯竭。

2022年10月广汽菲克申请破产时,留下的已是一地鸡毛:73.22亿元总资产,81.13亿元总债务,资产负债率高达110.8%。

中外股东相互指责的声明,成为这家合资企业最后的“墓志铭”。

3. 残局难收

自2022年11月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广汽菲克的管理人就开始艰难寻找出路。

可是五次拍卖,五次流拍,长沙工厂的起拍价从19.15亿元降至9.92亿元,依然无人问津。

广州工厂相对幸运,已移交广汽埃安,改造为新能源生产基地。而长沙工厂仍待盘活,传统燃油车产线转型电动化需要巨额投入,接盘难度极大。

债权人会议通过了《破产财产分配方案》,但普通债权人清偿率预计极低。供应商和经销商面临血本无归的困境,部分已发起维权行动。

最直接的受害者还是国产Jeep车主。

广汽菲克停产清算后,原厂配件供应链断裂,部分配件价格大幅上涨,常损件等待周期漫长。

据报道,从2022年2月起,Jeep所有国产车型的售后零部件供应就出现问题,尤其是国产大指挥官的外观件,如前后保险杠等缺货严重。由于配件稀缺,“黑市”配件价格水涨船高,原价两三千元的前保险杠,甚至最高可以涨到万元以上。

尽管Stellantis集团声明维持服务,但全国授权网点大幅减少。广汽菲克破产前全国经销商超过200家,破产后仅剩几十家仍在运营。

这导致车主维修保养极为不便,并且即使有配件更换,部分非核心件需依赖进口或第三方替代,维修成本与等待时间已成车主不可承受之重。

4. 未来之路

广汽菲克破产,是否意味着Jeep品牌在中国退场?答案是否定的。

早在2022年合资终止时,Stellantis就已启动了Jeep中国业务的“单飞”计划。此后Jeep品牌终止国产,转为纯进口模式,由斯泰兰蒂斯(上海)汽车有限公司独立运营。

进口模式下的Jeep品牌聚焦小众越野赛道,由牧马人、角斗士、大切诺基4xe三款全球车型构成核心产品线,覆盖燃油与混动领域,在营销上深耕越野社群,通过俱乐部、自驾路线强化圈层黏性。

新的战略之下,Jeep不再做大众市场的追随者,开始回归硬核越野的守序者。这样的定位起到了一定效果,2025年上半年,Jeep在30万元以上越野细分市场占有率回升至5.2%。

不过,这一转型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当“电动化”成为不可逆的行业浪潮,Jeep能否在专业情怀与技术革命间找到平衡点,仍是未知数。

广汽菲克的衰败并非孤例,过去三年已有五家合资车企退出中国,其兴衰轨迹惊人相似:外方依赖品牌溢价不愿让利,中方困于技术弱势难掌主导权,双方在电动化投入上相互推诿,最终被中国市场的进化速度淘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合资品牌在华市场份额已从2020年的60%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6%。

站在长沙工厂锈迹斑斑的车间里,能听到时代更换引擎的轰鸣。广汽菲克的“遗址”上,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完成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创市场”的历史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