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希X英中商业发展中心主席约翰·麦克莱恩: 中英经贸合作新机遇

  • 2025-07-25 15:13:32
  • 603

近日,我独家专访英中商业发展中心主席约翰·麦克莱恩(John McLean),就中英经贸合作、英国经济困境及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展开深度对话。麦克莱恩高度评价中国经济发展的确定性与潜力,并呼吁英国企业把握中国机遇,深化双边合作。

《出海零距离》是凤凰网财经倾力推出的中国首档聚焦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深度对话节目,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一出海品牌IP”。节目以“零距离”为核心精神,打破地理与信息壁垒,通过对话全球政商领袖、前沿智库及出海企业先锋。助力中国企业一站式出海,聚焦中国企业出海核心命题,搭建政企学研高端对话平台,为中国企业跨越山海,赢在全球。

中国经济的确定性:五年计划引领发展

刘美希:中国通过五年计划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清晰的发展路径。您如何看待这种模式?

麦克莱恩:中国的五年计划让所有人明确目标与成果,提供了巨大的确定性。这种规划能力在全球罕见,尤其在当前经济波动背景下,中国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如5%的GDP增速)远超英国(1.3%)。

英国经济困局:如何打破“厄运循环”?

刘美希:英国面临低投资、增长乏力的恶性循环,政府应如何应对?

麦克莱恩:政策连续性是关键。过去五年英国更换五位首相,脱欧加剧了不确定性。新政府需聚焦长期经济增长,通过与中国、印度等签署的经贸协议重建框架。

中英合作新方向:绿色技术与电动汽车

刘美希:在绿色能源、电动汽车领域,中英有哪些合作空间?

麦克莱恩: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电池技术领先,英国可引入中国投资与技术。例如,中国电动汽车已占英国市场的20%,双方在绿色金融、氢能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贸易保护主义下的供应链策略

刘美希:美国加征关税促使部分英国企业转向中国,您有何建议?

麦克莱恩:企业需寻求更高确定性的市场。中国各地区产业特色鲜明,英国企业应精准对接细分领域,而非将中国视为单一市场。

后脱欧时代:平衡欧盟与中国关系

刘美希:英国如何平衡与欧盟、中国的贸易关系?

麦克莱恩:脱欧使英国失去欧盟市场,但通过强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如EFD)可开辟新增长点。关键在于“务实合作”,而非政治对抗。

以专业视角链接全球智库

作为政要访谈节目主持人,我曾专访过200余位国际政要及30多位总统,其中包括多位国家元首、诺贝尔奖得主和世界500强企业CEO。同时,我也收获了多项肯定,入围了2024中国品牌女性500强,获得中国品牌女性杰出贡献奖。本次专访英中商业发展中心主席约翰·麦克莱恩先生,为观众深入解读中英经贸合作的新机遇与发展前景。同时,该节目正式上线凤凰网财经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