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帅后的南京银行, 业绩增长背后的“远虑”

  • 2025-07-28 01:20:44
  • 748

近年来,南京银行业绩均保持上升态势,其中2023年收入、净利均放缓明显,在近五年中垫底,而在去年1月,原董事长胡升荣因到龄原因退休,谢宁接替其成为董事长,执掌公司。

2024年,南京银行录得营收、净利双增的成绩,且增幅较2023年有了较大改善,同时,贷款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可谓是“一石二鸟”。

不过,公司去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增长超10亿、信用减值损失大增都是需要引起关注的,另外,多家分行在年内收到罚单,内控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换帅后,业绩又行了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成立于1996年2月的南京银行,是全国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此后引入国际金融公司和法国巴黎银行入股,2007年在主板上市,截至今年Q1,资产规模达到2.76万亿。

最近五年,南京银行业绩稳增,营业收入分别为344.65亿元、409.25亿元、446.06亿元、451.6亿元、502.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4%、18.74%、9%、1.24%、11.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01亿元、158.57亿元、184.08亿元、185.02亿元、201.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21.04%、16.09%、0.51%、9.05%。

2023年,公司收入、净利增幅有了明显放缓,当年12月,胡升荣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党委书记职务,2024年2月,胡升荣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与此同时,公司迎来了新掌舵者谢宁。

公开资料显示,谢宁出生于1976年,硕士研究生学历,在出任南京银行董事、董事长职务之前,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中国人民银行泰州市中心支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主持工作),党委书记、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泰州市中心支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委员、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2019年至2023年,南京银行的战略方针着力于发展六大战略,即“1个银行”“2大主题”“3驾马车”“4大特色”“5项能力”“6大基石”,从结果看,收官之年的业绩虽然仍然增长,但从增速角度来看,表现远远不及其他年度。

谢宁出任董事长后,南京银行的战略愿景从“做强做精做出特色,成为中小银行中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商”变更为“打造国内一流的区域综合金融服务商”,围绕“国内一流”要求,铸就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品牌;二是坚守“区域”定位,成为助力区域发展的行业典范;三是锚定“综合金融服务商”目标,打造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标杆。

2024年,是南京银行新一轮五年规划实施的开篇之年,整体战略框架是“坚持一个愿景、构建两大引擎、聚力三大板块、聚焦四个发展、擦亮五张名片”,经营计划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焦高质量发展。

从结果看,开篇之年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改变了2023年业绩放缓的趋势,今年Q1,公司实现收入141.9亿元,同比增长6.53%,归母净利润61.08亿元,同比增长7.06%,收入、净利增速在近四个季度中垫底,Q2能否爆发,尚有待验证。

对比来看,南京银行的净息差近三年虽然有所下滑,分别为2.19%、2.04%、1.94%,但总体表现要超过诸多同行,去年在城商行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长沙银行的2.11%。

最近三年,南京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为269.7亿元、254.52亿元、266.27亿元,早前两年均录得下滑,降幅分别为0.49%、5.63%,去年则同比增长4.62%,今年Q1为77.52亿元,同比增长17.8%。

同时期,公司的非利息收入均维持增长,分别为176.36亿元、197.08亿元、236.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59%、11.75%、19.98%,今年Q1为64.38亿元,同比下滑4.47%。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分别为25.93亿元、136.18亿元,同比分别下滑28.55%、8.08%,当年非息收入的增长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增所致,为73.77亿元,同比增加56.59亿元,增幅329.48%。

今年Q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分别为17.43亿元、48.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98%、36.54%,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16亿元,而上年同期收益为18.08亿元,不增反降是导致非利息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贷款质量改善,房地产业不良大增10亿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2022年至2024年,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稳增,分别为85.16亿元、98.69亿元、103.87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0.9%、0.83%,稳中有降。

今年Q1,公司不良贷款为111.63亿元,在17家城商行中排在第4名,仅次于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后者分别为194.14亿元、167.74亿元、124.5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3%,排在第13名,说明贷款质量管理成果显著。

2024年末,南京银行母公司对公不良贷款合计61.14亿元,不良率0.66%,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制造业三大行业的不良贷款最高,分别为17.97亿元、13.02亿元、12.81亿元,不良率分别为1.35%、2.25%、0.97%。

2023年,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不良率分别为2.95亿元、0.61%,2024年的不良贷款同比增加10.07亿元,显然是需要引起重点关注的,不过公司并没有对此进行解释说明。

2024年末,南京银行母公司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29%,较上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公司称消费贷款与信用卡业务不良率均有所下降、住房抵押贷款不良率略有上升、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不过并没有列出更详细的情况,这点相较于其他城商行是有所不如的。

最近三年,公司的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88.42亿元、87.7亿元、105.25亿元,早前两年同比分别下滑3.13%、0.82%,去年同比大增20.01%,同比增加17.55亿元,显然公司加大了计提力度。

具体来看,信用减值损失主要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和垫款损失为主,去年为108.8亿元,同比增加25.41亿元,增幅约30.46%。

2025年以来,南京银行多家分行收到大额罚单,今年1月,泰州分行因存在项目贷款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办理无真实交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信用证业务的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145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

5月,扬州分行因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被处以40万元罚款,时任营销总监张某某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7年。7月15日,无锡分行因个人贷款业务“三查”不到位,被处以45万元罚款。

多家分行被罚款背后,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增强员工的合规意识,避免其他分行因类似原因被罚。

二级市场上,南京银行可谓是赢麻了,股价从2023年底的5.95元/股(前复权,下同)猛升至12.16元/股的高点,涨幅超1倍,截至7月25日收盘,股价为11.62元/股,较高点跌幅近5%,总市值1437亿元,TTM市盈率6.98倍。

2024年末,持有公司的机构数量、持股数量分别为560家、69.99亿股,而今年Q1则分别降至52家、65.24亿股,显然机构正在撤走。不过,股东总人数则有所增加,去年末为7.87万户,今年Q1为7.97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