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暴涨16倍, 翰宇药业为中国减肥药崛起开启新模式

  • 2025-07-25 01:38:43
  • 870

每7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因为肥胖带来的各种困扰而处于焦虑状态,这种焦虑还可能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事实也如此,不管是全球范围,还是中国,肥胖人群从来都是各种高危疾病潜在的人群,这一庞大的群体,不仅导致全球经济负担增加至GDP的3%,而且还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减肥市场,而减肥行业也正在成为炙手可热的“黄金赛道”。

据预测,2030年全球肥胖症药物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适用于肥胖人群的减肥药物,也正在受到医药界的高度关注。几乎与国际减肥药形成呼应,在肥胖人口急剧增加的背景下,7月份翰宇药业发布的一份业绩中报,无疑更加有力的印证了这种趋势。

2025年翰宇药业预计实现净利润1.42亿元-1.62亿元,同比增长1470.82%-1663.89%。净利润暴增16倍,A股上半年的中报“业绩王”由此诞生,如此惊人的净利润增速,远超其他业绩表现突出的公司,翰宇药业似乎也一夜之间迅速成为整个股市和医药行业爆红的新星。减肥药物也因此受到更多来自不同行业的关注,但大家更想知道,净利润暴涨16倍,这家国内的减肥药企业又是如何做到的?

神秘的“合成多肽第一股”

但凡一个对股市、医药行业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发现,今年的港股异常火爆,许多原本不知名、甚至处于亏损的医药企业,到了港股上市,不仅顺利敲钟,还在开盘当日股价大涨,刷新了人们对医药行业的新认知。尤其是那些明明规模很小、业绩也很差的医药企业,居然可以顺利通过港股的聆讯,这确实是一般人很难理解的。

事实上,港股之所以欢迎亏损、业绩不佳的医药企业上市,并不是港股的审核过于宽松,像有些人认为的“饥不择食”,而是港股更看中具有发展潜力、科技属性更强的医药企业,不会因为目前的盈利不佳而扼杀一个企业的上市之路。

用另外一种方式解释,就是医药企业创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基本都会因为长期的研发、临床试验,处于“烧钱”和无法造血的阶段,这时候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很可能新品还没等到临床试验成功,通过审核上市,就已经夭折在缺少资金的窘迫中。

创立于2003年的翰宇药业也如此,背靠著名的科研人员,以多肽药物的研发和生产起家,2011年登陆A股,成为国内“合成多肽第一股”。虽然名头响亮、背景深厚,但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减肥药和细分领域的资深人士,恐怕很少会知道这家神秘的公司,究竟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或者有朝一日会因为净利润暴涨16倍而声名鹊起。

一度“消沉”,4年亏损的蛰伏期

比起那些登陆股市就大赚一波的医药公司,翰宇药业哪怕顶着国内“合成多肽第一股”的名头,可无论在股市,或者医药行业,都没有太多亮眼的高光时刻,业绩和走势也经历了一波高峰-低估-高峰的起伏曲线。过去国人印象深刻的新冠疫情期间,也正是翰宇药业业绩最低谷的时候,营收从7.22亿元一路下跌到5.9亿元,净利润更是4年处于亏损,累计亏损超过15亿元。

如果这时候还有人拿减肥药的“黄金赛道”、“合成多肽第一股”说事,恐怕会被被认为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然而,中国古话说:“守得住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

不要忘了从2003年创立到2024年的这漫长21年,翰宇药业从来就未曾被市场表现不佳、业绩不如预期左右过,相比于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销量最多的巨头药企,翰宇药业更多的优势其实是集中在原材料的资源把持上。

倍受冷落后的突然爆发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翰宇药业与国际巨头药企相比,无论是研发实力、生产工艺,包括运营体系,其实都是有较大的差距的。这一点,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可能很少会探究此中门道。翰宇药业正是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所在, 一方面积极探究出海布局,与国际巨头药企签订了合作供货合同,增加营收;另外一方面,在目前尚不具备自主研发、制造多款减肥药的情况下,通过仿制和更多的创新药,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看似有些让人“失望”的仿制药,其实已经足够说明目前中国在减肥药领域的真实水平,也让翰宇药业在海外开辟了新的业绩输出,毛利率更高的业务,成功让其业绩实现了扭亏为盈。

放眼全球,肥胖人群不断递增,未来的医药市场无疑更加巨大;着眼国内,九成肥胖人群潜在的脂肪肝等病症、5亿多的超重或肥胖人群,都在望眼欲穿的等待一款减肥“神药”面世。

所以,在成功打开海外市场后,不仅世界需要翰宇药业更多的仿制药和创新药,新品一旦上市可能带来的巨额收益也在向翰宇药业招手。净利润暴涨16倍或许只是一个好的开头,一个中国减肥药崛起,已经开启了新的模式!